欢迎来到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咨询热线

400-999-2100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普诺赛细胞学堂 | 深度解析上皮细胞:从形态学到培养技术的实用研究手册

普诺赛细胞学堂 | 深度解析上皮细胞:从形态学到培养技术的实用研究手册

更新时间:2025-04-25  |  点击率:92

上皮细胞(Epithelial Cells)作为覆盖体表或衬于体腔、器官腔道表面的极性细胞群体,在构建机体屏障、防御机制、物质交换与免疫调控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其分布、功能与结构的多样性,使其在基础研究、疾病模型建立和药物筛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

本期细胞学堂将为您介绍上皮细胞的结构、功能、分离培养步骤及注意事项,帮助您快速了解上皮细胞,顺利展开相关实验。

 

01#

上皮细胞功能的多元化

物理屏障与保护功能

通过紧密连接构建细胞间无缝闭合结构,有效阻隔外界微生物、化学刺激及防止机体水分流失,典型的如皮肤角化上皮。

物质转运与分泌功能

特化的上皮细胞具有微绒毛结构以增加吸收面积(如肠道上皮),或具有腺样分泌功能(如汗腺、消化腺上皮),承担分泌任务与营养物质、离子、气体的跨膜转运。

免疫调节与信息传递

上皮细胞可表达多种免疫相关分子(如MHC I/II、TLR等),分泌细胞因子(如TSLP、IL-33),并直接参与先天免疫应答,是黏膜免疫防御的重要前哨。

 

02#

上皮细胞结构的模块化

极性结构显著

上皮细胞具有明确的顶端-基底极性:顶端域参与物质摄取或分泌,基底域附着于基底膜,执行信号感应与结构支撑的功能。

细胞连接复合体完善

包括:

紧密连接(Tight Junction):密封细胞间隙,限制旁路扩散;

粘附连接和桥粘连(Adherens Junctions & Desmosomes):提供机械支持;

缝隙连接(Gap Junction):实现细胞间信号传递。

基底膜附着

上皮细胞通过半桥粒(Hemidesmosomes)与基底膜连接,后者富含IV型胶原与层粘连蛋白,介导细胞-基质间的黏附、营养交换与信号调控。

 

03#

上皮细胞结构的模块化

肿瘤发生与转移模型构建

上皮细胞是多种实体瘤的起源细胞(如乳腺癌、肺腺癌、结直肠癌)。研究其在增殖失控、细胞极性丧失、基底膜破坏及上皮-间充质转化(EMT)等过程中的行为,有助于构建体外肿瘤模型,解析肿瘤发生、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。

黏膜免疫与病原体感染研究

气道、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不仅构成黏膜屏障,还参与免疫识别与炎症响应。它们可表达Toll样受体(TLRs)、MHC分子,并分泌TSLP、IL-33等炎性因子,广泛用于研究病毒(如SARS-CoV-2)、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宿主防御机制。

药物透皮渗透与屏障功能评价

皮肤、肠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可用于建立体外屏障模型,模拟天然屏障环境,广泛用于药物渗透性评估、药物递送系统优化和毒性检测等研究。

干细胞定向诱导与器官类器官构建

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,干细胞向功能性上皮细胞的定向分化是构建皮肤、肠道、肺等类器官的关键步骤。上皮细胞研究为开发精准诱导体系、优化类器官结构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。

 

04#

上皮细胞的分离提取与培养

以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例,操作步骤如下:

材料准备

SD大鼠(4-6周龄)2-3只、PBS、胶原酶Ⅰ、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、鼠尾胶原蛋白预包被培养皿、细胞筛(80目、150目)、离心管等。

动物处理与肾组织获取

断颈处死大鼠,75%乙醇浸泡5 min后移入超净台。剪开腹腔取出完整肾脏,置于含PBS的玻璃皿中。

肾皮质组织分离

剥除肾包膜后,从肾正中纵切,可见皮质与髓质界限明显。用显微剪剪取肾皮质组织。

组织剪碎与初步过滤

将肾皮质组织剪成约1 mm3小块,放于80目细胞筛上,使用注射器柱塞轻轻研磨,并用PBS冲洗,收集滤液。

进一步筛选肾小管组织

滤液依次通过80目与150目筛网,肾小管结构多聚集于150目筛网表面(如图1)。

肾小管收集与消化

反转150目筛,用含2% FBS的PBS冲洗肾小管组织,收集滤液,1200 rpm离心5 min后,加入0.1%胶原酶Ⅰ,在37℃水浴中消化15-30 min。

终止消化与细胞重悬

加入PBS稀释终止消化,轻柔吹打至液体混浊,再次离心并用PBS洗涤一次。

接种与培养

用预热的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,接种于预先用鼠尾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皿。培养24-48 h后观察细胞贴壁情况,换液后可见典型“铺路石"样上皮细胞形态(如图2)。

图片

图1. 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管形态 

图片

 图2. “铺路石"样上皮细胞

 

注意事项

动物年龄影响组织结构

不同龄期大鼠的肾脏大小及肾小管发育程度不同,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细胞筛孔径(如100目、200目)以提高目标结构的分离纯度。

贴壁速度较慢

肾小管段细胞贴壁通常较慢,需耐心培养48 h左右。建议使用鼠尾胶原蛋白对培养皿进行包被,可显著提升细胞贴壁率及初期存活率。

营养条件要求特殊

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培养基要求较高,由于常规培养基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,建议采用含有特定生长因子的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,以确保细胞形态的稳定性及功能的正常表达。 


 


以上是关于上皮细胞的结构、功能、分离培养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解析。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,普诺赛®提供了原代上皮细胞、上皮细胞完-全培养基EpiCM以及原代细胞通用完-全培养基,一站式培养细胞,助您科研无忧!更多细胞培养干货,请持续关注细胞学堂专栏~

相关产品推荐

普诺赛®上皮细胞完-全培养基EpiCM

配方经过优化,适用于多种种属和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培养,能够维持细胞良好形态和高纯度,有效提升细胞增殖效率。

图片

图3. 细胞形态观察(A-B);CK18免疫荧光染色(C-D);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曲线(E)

与S品牌上皮细胞完-全培养基相比,使用普诺赛®EpiCM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和纯度方面表现一致,同时能促进细胞更快速且稳定地增殖 。


 


普诺赛®原代细胞通用完-全培养基

图片

普诺赛®原代上皮细胞

图片